更新时间:2024-09-06点击:1540
按《惊疑己巳年》 2023年8月初完成,9月交稿。其后一直等待出版。这段时间里,我们国家南边的邻居缅甸出了许多事,也就吸引了笔者的目光。细看之下,不曾想大明故土,竟然还有遗迹存留,缅甸的军队竟然还有屯田遗风。由于书中对于屯田就有许多讨论,如今结合现实,免不了再探究一番。
慨自二战结束,英国殖民体系崩溃。缅人侥天之幸,获大气运,除本土七省之外,又凭一纸《彬龙协议》再得七邦,领土倍增。许多地方,是缅人从未管理过的,如今一朝到手,自然想要全部吃进肚子。用文明的方式表达,就是要完成国家整合,形成国家认同——就是要振兴缅族文明,来同化其他少数民族。
可是缅族文明并不是强势的文明。在这个区域内,还存在其他文明。比如克钦族,因为二战的关系,接受了基督教文明,这是世界顶尖文明。又如最大的少数民族掸族,传承着掸泰文明,并不亚于缅文明。至于有“龙属人”之说的华夏遗部,所传承之华夏文明,亦是世界顶尖文明。
这场文明的冲突进行了数十年之久,比如克钦,他当初学习了西方的文明,他就瞧不起缅文明,就想要独立,打生打死几十年也不愿堕落。
华夏遗部亦是如此。你承载着先进、强大的华夏文明。可是别人要求你忘掉华夏文明,去学习落后、弱小、边缘化的缅文明。你不愿意,他就会认为你是瞧不起他,他就要揍你。你确实是瞧不起他,也不能光挨揍不还手。所以这个冲突必然会进行下去,直到缅北各族甘心堕落,被缅文明同化。所以简单的止战促和显然不会起作用,除非配合老缅逼迫缅北各族堕落下去。
有人或问:何不学习北方大国所用之抑制主体民族,尊重少数民族之政策,岂不和和美美?殊不知,各国自有国情在。北方大国可以采用这个政策,那是因为他主体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忍让的,最初主体民族有98%,至今被抑制到90%。而缅甸立国,缅人不过65%,如果他们也抑缅尊少,只怕如今是否还有缅族存在都是问题,更无论是否还有缅甸存在了。
既然缅族文明不足以整合内部,就只能从利益来分化来着手了。在政治上,把缅族置于核心地位,然后利益诱导,制造利益阶梯,靠近缅族的群族,就给予优待,进行拉拢;反对的,就排斥,就边缘化。这样,人们处于现实的需求,自然会向缅族靠拢。这便是大缅主义了。
所以,采取民族不公平的政策,是其现实所需。缅人自己不知道大缅主义对于其他民族不公平吗?不,他们清楚得很,就是要有不公平,才会有其他民族归化于他们,他们才能够完成整合国家的梦想。可是对于其他民族来说,既不想缅化,又要有民族平等。这么个矛盾,可有解方?
他们是需要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,还是需要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?所以一下子吞并太多土地,又急于整合是因,由此产生的大缅主义是果。
既然他们国家需要不公平,存在制度性的、普遍性的不公平,各族少民自然不甘屈服,纷纷起兵反抗。但是这种反抗虽然普遍、持久,但是毕竟缺乏组织训练,缺乏协调整合,属于治安战。所以战争的强度烈度规模都不算大,所以在军事上,他们采取了屯田政策来应付。
其实据笔者所知,缅军和大明屯田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了。他们士兵入伍,要先当三年兵,之后再根据自愿,可以退伍,也可以继续当兵。继续当兵就要到65岁,这样就会带着家属生活在军营中,这几乎就是人的一生了。并且缅军工资不高,根本不可能靠工资养家糊口。所以很多缅军其实也要种地,或者想办法搞各种营生,捞钱钱。这就和当年大明的屯田有一些相似之处,但是要注意,缅军是先要当三年兵的,这就和大明的屯田大有区别了。和关宁军的屯田相比,也要强得多。这个“强”字,不是武器的强,文明进步带来的强,而是组织训练,职业水平,军事纪律等方面的强。并且他们的军官是由正规的军校培养的。这些方面来说,进步还是非常大的了。
比如最近僵持的蓝兰,其地处掸邦中部,据当地人说,大约五成掸族,三成多汉族,一成多其他族。此地原本是没有缅族的,而驻进来的军队和警察就是缅族。这样,通过屯田变相移民,再加上以缅语教育为主,慢慢的就侵蚀进来了。所以缅军还担负着传播缅文明的责任,其实就有“实边”的意思。
虽说数十年战乱,但是在1027之前,缅军还是能够控制住局面的。各种民族地方武装虽多,大多处于游击状态,并无实控地盘,只能在乡村里活动。当然第二特区(佤邦)、第四特区(小勐拉)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各自有一块实控地盘除外,并且也尊重缅政府。甚至当年坤沙(掸族)意图闹分裂,缅军还借助二特之手消灭之。即使闹得最厉害的克钦族,能够实控的地盘也极为有限,处于游击状态。
须知缅族人凭借并无优势的文明,吞并了比自身还大的土地,而这片土地上,还存在两个比他自身层次更高的文明:克钦族的基督教文明和以果敢为代表的华夏文明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可以说勉强完成了吞并。所以大缅主义和屯田政策,本身在很长时间里对于缅甸而言还是适用的,甚至凭此做到了对华夏文明部落的逆伐:比如大猛宜改族事件、白老倌翻身做汉奸事件等等,缅北华夏文明传承,已是进入衰退期。在时至21世纪,再次出现了落后文明征服先进文明的奇观。
先进文明同化落后文明的案例很多,但是落后文明要想征服先进文明,不用武力几乎不可能,在缅甸自然也不例外。
其后虽然由于军事政变,造成缅人内部分裂,但是反对者仍然只能以游击队的方式出现,正好被屯田的政府军克制,原本也能坚持下去。可是军政府心生贪婪,堕入魔道,缅北之电信诈骗及器官买卖,仿佛一个大型的邪恶仪式。欺诈遍地,园区冤魂难散;恶贯满盈,缅人气运遂终。风云激荡,三杰秉阳刚以复故土;岌岌可危,魔主倚白象妄争雄长。
三兄弟初起,多半倚仗无人机之威。和平协议签订之后,军政府购买了一千多无人机,将其中四百架放到腊戌。于是觉得自己腰杆子又硬了,向同盟军发起挑衅。这一次同盟军展示出来的大穿插、大包围、掏心、斩首,显然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威武之师,展示了强大的组织力、执行力。相比之下,缅军拥有飞机、大炮、装甲车、无人机,可是节节败退,既不曾主动出击,也难得主动收缩集结力量。
三兄弟对缅军的优势,比之当年努尔哈赤对明军的优势,还是大有差距的。缅军的各个城镇,各个营盘,鲜有能够轻松拿下的。一个个呆呆的守着,到守不住了,或降或逃,总还是能够坚持一段时间,比之明末时各城镇堡垒往往不做抵抗或逃或降而言,还是要坚强得多。他们就这么呆呆的守着,也颇为让人头疼。
按前线同盟军战士的说法,老缅除了武器好,什么都差,作风很差。这个“作风”,指的是军人应有的组织纪律的体现。须知同盟军中,许多新兵不过才训练半年多而已。而缅军虽然屯住已久,可是日常就是像普通人一样过日子,这组织纪律岂能一下子提升起来?
屯田带着家属也是问题,是守军容易投降的重要因素之一。老街之战降军里就有大量的军人家属。腊戌大战之前,缅军就把军官家属撤走了,所以缅军高级军官或死或俘,少有投降者,但是最后仍然是大批守军带着家属投降。
所以缅军屯田的方式,确实可以抑制游击队,打赢治安战,可以侵蚀新拓展的土地,但是用来对付拥有强大组织力的军队,就力不从心了。大明在遭遇一连串失败之后,在山海关重组防御的时候,本身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改弦易辙,建立一个大型职业化军团,并且王在晋、王之臣、满桂等人也在为之努力。可惜孙承宗、袁崇焕或出于居心叵测,或是老朽昏庸,仍旧把屯田旧习带入关宁军,从此吸尽大明骨髓,也难起效,终究亡国亡族。
昔明清易代,血淋淋已成记忆,今邻国战事,活鲜鲜就在眼前。屯田之策,其理如此,其事如此,何须雄辩。